学校举办“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名师讲堂
时间:2020/05/19 作者:jsfz 阅读量: 2023
5月18日晚,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钉钉直播平台,组织举办了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在线名师讲堂,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教授应邀做题为“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的专题讲座。本次名师讲堂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永良主持,历时2个多小时的直播共吸引了450余位校内外教师的热情参与。
讲座中,顾晓英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谈了为什么要深化课程思政。她认为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面临国际竞争的新要求,是顺应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的需求;课程思政的教师要有一个站位,要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学生大的视野,大的境界,充分去挖掘自己的课程,要有理论的视野、历史的视野、现实的视野、国际的视野,通过正确的历史观拉长课程的长度,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课程的深度,通过正确的角色观,增加课程的广度。
作为课程思政首创团队成员,顾晓英谈了上海大学思政课教改历程。先是首创“项链模式”,汇聚多学科专家于一堂,做到思政教育与学科前沿有机结合,然后通过“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将“立德树人”主线贯穿始终,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她认为课程思政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汇聚学校优质资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针对学生思想困惑,加强理论阐释、解疑释惑,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
最后,顾晓英从顶层设计、教改举措、目标内涵、激活主体、抓住关键、发掘特点、完善保障、成长教师、成果推广等方面谈了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她认为专业课教师要全方位提升自身素养,通过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内涵与要求基础上,要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挖掘、发挥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协同育人,让教师与课程思政一起成长。
本次讲座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进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老师们普遍表示收获很大,为更好地深化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教师发展中心还将继续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系列教师发展活动。